2018年01月16日 01:15 来源:学校大全编辑:admin
“阳山水蜜桃顶呱呱,吃到嘴里甜到腑脏。皮薄肉嫩,闻闻香喷喷,味道好。浓浓蜜汁胜琼浆……”近日,一曲富有无锡地域特色的新曲段《阳山蜜桃顶呱呱》唱响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戏曲票友天天演的舞台,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广获好评的锡剧专场是由一所学校——无锡夹城里中心小学承办的。
“除了《阳山蜜桃顶呱呱》,我们还创作了《跟着名角学锡剧》《诗·袖》《唐诗》《礼仪歌》等,将锡剧唱出了新味道。”学校德育主任芮毅民告诉笔者,夹城里中心小学是无锡市首批锡剧传承特色学校,也是一所“新市民子女学校”,学校一直用心抓好传人培养。
无锡锡剧团名角在夹城里中心小学开展锡剧教学
“这与我们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是分不开的。”无锡教育局局长唐加俊告诉笔者,早在2012年,无锡教育局就设置了“小小红梅奖”,催生了一大批锡剧小明星、小传人。2013年,无锡教育局将12所中小学、幼儿园命名为“无锡市锡剧传承特色学校”。特色校除开设“锡剧传承兴趣班”,学习《珍珠塔》等传统锡剧外,还陆续推出了贴近生活的原创新作品,将校园文化、地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无锡锡剧传承的新风采。
除锡剧外,无锡市还积极推动锡绣进校园。2007年,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率先建立了首个非遗工作室“锡绣坊”,让学生通过选修课形式跟着外聘的非遗传人吴鸣文大师从零学习锡绣技艺。“95后”学生倪雪成为吴鸣文大师的关门弟子,师徒合作的双面精微绣作品《江南织造图》也于2016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倪雪成为了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这是对我们专注于校园非遗传人发掘与培养这一做法最大的认可和鼓励。”唐加俊说。
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江南织造图》
锡绣名家吴鸣文指导倪雪刺绣技艺
无锡市还推动职业院校依托学科优势,寻求非遗传承与现代教学的“跨界”创新,将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产业对接,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思路。
无锡商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在非遗技艺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将非遗传承与现代艺术进行“跨界”创新,将惠山泥人的“阿福”“阿喜”传统形象进行电子设计,应用于桌旗、包、灯具等衍生产品,让非遗融入现代人的使用和消费中,唤醒非遗的市场价值。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致力于“互联网+”的非遗传承实践探索,在道教音乐、泥塑、苏绣等非遗项目如何与数字化、信息化融合上展开了一系列新构想和新实践,让非遗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以持续发展。
商院学子利用“阿福”“阿喜”传统形象,设计制作了桌旗、靠垫、手机壳等衍生产品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开发的“启承”剪纸文化传播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
“我们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推动了非遗进入更大更广阔的知识系统,使‘民间派’与‘学院派’碰撞并交融,融合再创新,传承并弘扬,保护并转型,让非遗文化在无限多样的新‘样貌’中,魅力久远,生生不息。”唐加俊说。